2023年,济宁高新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纵观服务全局,创新服务理念,不断创优营商环境,提升工作效能。上半年服务交易项目114项,成交总额达25.88亿元,节约资金约计0.72亿元,交易规模再创新高。
主动服务,助力项目提速增效。结合高新区实际,区中心建立了重点项目长效服务机制,完善重点项目对接机制,主动服务、靠前服务。项目未进入招标流程前积极与招标人、代理机构进行沟通,详细提供招标采购相关法规政策、交易流程、注意事项等业务指导服务,提前做好项目进场准备工作,确保重点工程、民生工程按计划顺利推行。
科技赋能,提升平台交易效率。积极推广“标立通”微信小程序使用,打造 “指尖上的公共资源交易系统”,实现投标“掌上办”。从信息发布、招标文件获取到项目投标、“不见面”开标等环节均可线上完成。交易现场从“线下”转到“线上”,投标人足不出户,在手机端就可通过交易系统实现远程解密、在线沟通、在线报价等操作,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让交易主体实实在在地感受到科技带来的便捷性。
落实政策,持续降低交易成本。积极推动各项惠企政策落实到位,真正为企业纾困解难。全面取消政府采购投标保证金、履约保证金、采购文件工本费、CA数字证书和电子签章等费用,最大限度的降低企业交易成本,缓解企业资金压力,激发政府采购市场活力。严格落实《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管理办法》有关规定,预留项目专门面向中小企业采购。大力推行纸质保函和电子保函的应用,实现小小保额代替巨额保证金,切实减轻交易主体负担,为投标企业提供便利。
互联共享,深化跨区域远程评标。区中心主动与其他地区对接,深化跨区域合作,扩大远程异地评标区域覆盖率。2023年以来与兖州、微山、邹城、任城等地市内兄弟县区常态化开展远程异地评审项目27项,与淄博、潍坊等省内地区开展跨市级远程异地评审项目1项;与江西萍乡、安徽亳州等地区开展跨省级远程异地评审项目2项。远程异地评审的常态化开展实现了评标专家资源跨区域共享,解决了专家“熟面孔”的问题,推动项目交易更加公开、高效、透明。
营商环境,“优”无止境。下一步,济宁高新区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将持续深化招投标领域“放管服”改革,以科技赋效能,以创新优流程,主动服务、靠前服务,不断促进公共资源交易提质增效,致力打造让交易主体更加信任、让社会更加满意的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