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嘉祥分中心
(2019年6月)
今年以来,交易中心不断加强内部管理,深化干部作风,强化服务理念,提升服务能力。随着不断努力,公共资源各类交易及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一、今年以来工作开展情况
(一)各类交易情况。2019年1-6月,中心共完成交易项目712个,涉及交易金额20.521317亿元。其中建设工程项目71个,涉及金额9.24亿元,节约资金489万元,节支率0.53%;国土交易项目18个,成交金额为9.18亿元,溢价0.53亿元,溢价率6.09%;产权交易项目8宗,成交金额为1283万元;政府采购项目615个,涉及金额19730.17万元 ,其中定点商城完成采购385批次,成交金额952.34万元,节约资金179.82万元,节支率15.88% ,小额工程、小额采购项目完成60个,成交总金额1584.95万元,节约资金374.88万元,节支率19.13% ,其他项目170个,涉及资金17192.88万元,节约资金930万元,节支率5.13%。
(二)启用产权拍卖电子交易系统。交易中心不断优化各类平台建设,提高办事效率。在启用新版公共资源交易网的基础上,启用新的产权拍卖电子交易系统,进一步加强与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在产权拍卖方面的资源共享、对接,通过电子化平台提高企业在产权拍卖交易方面的便利度,减少交易成本。
(三)开展档案整理清查工作。为做好交易项目中标后的跟踪管理和咨询服务工作,县公共资源中心设立了高标准、规范化的档案室,建立健全了档案管理制度,对2012年至2019年5月份的档案进行了分类清查、整理工作,确保各类项目资料齐全、保管妥善。
(四)认真做好保证金退还工作。按照《招投标法实施条例》、《山东省实施招投标法办法》的规定,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进一步简化投标保证金退还手续,缩短退还时限,及时向企业退还投标保证金,投标保证金退还时间缩短为中标通知书发出后5日内。
(五)圆满完成搬迁工作,打造多功能交易平台。为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工作,提升公共资源交易服务水平,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于六月中旬完成了新办公场所的搬迁工作。新的办公场所重新划分了功能区域,设立封闭式监控评标区、远程视频会议室、多功能开标室、监督室等,形成“一个屋顶下,多个服务厅、多种交易”的多功能综合平台。
二、存在问题
(一)人员不足。目前,政府采购、建设工程、地矿交易、产权交易、综合交易、定点商城进场规范运行,实现统一集中交易管理,电子化招投标和国土网上招拍挂平台同步上线运行,中心业务量剧增, 人员不足,尤其是专业技术人员配备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
(二)部分招标中介代理构执业不规范。存在专业性不足,不能规范的编制招标文件等问题。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积极做好营商环境评价迎查工作。根据济宁市营商环境评价工作职责分工及评价指标,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结合工作实际,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结合互联网+招标采购投标、履约担保、外地企业中标率、建立公平有效的投诉机制四项评价指标的要求,认真制定工作方案,将各项指标细化分工、责任到人,认真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工作。
(二)依托“互联网”招标采购模式,提升招标采购电子化水平。加强电子化交易平台建设,规范使用全市统一的建设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国土出让、产权交易、医疗器械耗材采购等电子招标系统和山东省综合专家评标评审专家库系统,实现网上招标、投标、开标、评标、公示全过程网上运行,最大程度保证投标程序公开透明。
(三)消除招投标过程中的不合理限制和壁垒。拓宽招标公告发布渠道,招标投标项目除在县级公共资源交易网发布招标公告外,同时还应在国家、省、市级相关媒体发布招标公告,进一步扩大招标公告发布渠道和媒介。不得以不合理的条件限制、排斥潜在投标人或者投标人,消除在招投标过程中设置的各类不合理限制和壁垒。
(四)做好2019年重点工程、民生实事项目招投标服务工作。根据县委县政府的重点工作安排,对2019年的重点工程、民生实事项目招投标工作靠上服务,开辟绿色通道,坚持零时限、全天候办理,确保重点项目、重点工程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