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营商环境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有力支撑,良好的营商环境也需要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作基础。为打造公平、公正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今年以来,济宁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经开区分中心通过强化党建引领、夯实理论武装、推行全流程电子化交易、完善制度体系建设、厚植清廉文化土壤等举措,不断推动清廉建设融入公共资源交易全过程,从“亲”的程度、“清”的尺度入手,让公共资源交易在阳光下、通透处运行,营造风清气正的政务服务环境。
一、强化党建引领 夯实理论武装 。党建引领聚合力,学思践悟筑精神。中心把清廉建设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政治任务,由党组成员、交易中心负责人扎实推进全体干部职工思想作风教育,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营商环境、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斗争的重要论述精神,贯彻区党工委、管委会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决策部署。为了让清廉自律理念深入人心,中心大力营造重视学习、崇尚学习的浓厚氛围,召开6期专题学习会,通过参加主题党日、廉政党课、微党课大赛等活动,抓实廉政教育和警示教育,全面加强廉政机关建设。
二、完善制度建设 构建监督体系。制度是最好的管理者。中心先后修订完善《济宁经开区公共资源交易业务工作规程》、《济宁经开区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档案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规范场内交易行为,实行“一项目一回访”和“优化营商环境意见建议征集”制度,强化对招标代理机构项目组成员的信息核验,杜绝招标代理机构违规“挂靠”行为,对招标文件中降低报价中的评标得分比重、设置特殊的资质门槛等不合理条件严格审查,坚持每宗项目“逢进必查”,坚持“激发合理市场竞争”原则,推进我区交易项目更加公平、公正和规范。实施“项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有效加强对交易项目标书截止环节、开标评标过程等重要环节的现场见证服务,确保发现问题能得到及时处理,保障交易现场管理的公平、公正、公开。2022年上半年,我区交易项目35个,共计节约资金1488.6236万元,中心按照招标项目类型,通过对上半年交易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向党工委、管委会及行政监管部门提出意见建议20余条,进一步提升和规范了我区公共资源交易工作,为经开区项目建设、规范程序、决策制定和交易监管提供了数据支撑。
三、优化交易流程 规范市场行为。为打造“办事不求人、高效便捷、暖心顺心”的一流营商环境,中心围绕“提升服务质量、优化简化交易流程、降低交易成本”目标,努力提升各方交易主体的满意度。全面推行“网上办”“掌上办”,全面实行“不见面开标”、常态化运行“远程异地开标”,推动使用电子保函、投标保证金分节点退付、电子档案管理等辅助系统,推行“电影院选座式”场地预约、“云视通”数字见证、“评定分离”等新交易模式,实现项目审批核准备案、文件发布、开标、评标、中标通知书发放、合同签订、资料归档等26个节点全流程“无纸化”,实现工程建设、政府采购、综合交易项目全流程电子化交易,节约了投标成本,大幅提升了工作效率。2022年上半年,我区共完成“不见面开标”交易项目 35 个,“远程异地评标”交易项目7个,降低了“熟人效应”,进一步延伸了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化服务触角,有效防范围标、串标等交易风险。
四、厚植清廉根基 涵养廉洁力量。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廉洁是公共资源交易的根基。处于孔孟之乡、运河之都,中心积极学习儒家廉政思想,厚植清廉根基,涵养廉洁力量,筑牢廉政理念;学习信息化时代招投标交易见证工作的创新廉洁模式,立‘明规矩’,破‘潜规则’,不留‘暗门’,不开‘天窗’,将反腐倡廉的知识性、教育性与交易服务工作的实际应用性有机融合,传播廉洁知识、弘扬廉洁文化、启迪廉洁思想,使全体工作人员“抬头看廉、低头思廉”,于潜移默化中实现廉洁的滋润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