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济宁经开区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全面学习贯彻总书记讲话精神和指示要求 优化公共资源交易营商环境

济宁经开区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全面学习贯彻总书记讲话精神和指示要求 优化公共资源交易营商环境

11月3日,济宁经开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组织全体人员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视察山东重要指示要求,中心主任吉志红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及总书记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对山东发展的精准把脉定向。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阐释了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经开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将总书记对山东发展的精准把脉定向作为今后一切工作的总遵循、总定位、总航标。

一、践行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走在前

《济宁市2021年工程项目招投标领域营商环境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济发改公管〔2021〕143号)第三项,对招投标法规、政策文件、招标公告、投标邀请书、资格预审公告、资格预审文件、招标文件以及招投标实践操作中出现的违法设置的限制、排斥不同所有制企业参与招投标的规定,违法限定潜在投标人、设定企业股东背景、年平均承接项目数量或者金额等规模条件,设定明显超出招标项目具体特点和实际需要的过高的资质资格等18项不合理限制和壁垒进行清理、排查、纠正、整顿;积极落实中小企业采购政策,足额预留中小企业采购份额,给予小微企业顶格评审优惠。经开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在实际工作中践行融入新发展格局理念,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通过政策改革鼓励企业参与竞争,加快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招投标市场环境。

二、践行在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上走在前

济宁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经开区分中心全面贯彻落实,具体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科技创新。电子交易系统打通了招标投标全流程关键环节,实现了交易项目从招标备案、信息发布、下载标书、线上投标、开标评标、中标公示、合同签订、项目归档等所有交易环节一网在线通办;远程异地评标系统,实现了优质专家资源跨地区、跨行业共享共用,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遏制了围标、串标违法行为;“云视通”数字见证平台,实现了由传统“现场见证”向“云见证”的转型升级,从根本上杜绝交易中心工作人员与现场交易服务对象的接触,防范关键环节的廉政风险;电子保函功能,投标企业可在线完成电子保函的申请、查询、使用等操作,大大减轻了企业的现金流压力;“标立通”微信小程序,支持虚拟CA数字一证多人功能,可掌上申领、变更、续期。

)制度创新。为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工作,提升公共资源交易服务水平,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发展,经开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在《济宁市公共资源交易业务工作规程》(济公资中心发〔2019〕3号)基础上对经开区建设工程交易、政府采购交易、综合交易招标采购、评标专家抽取、开标评标管理制定了《济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公共资源交易业务工作规程》(济经开公资中心发〔2021〕2号),涵盖交易主体信息注册、现场督查、交易手续查验、专家抽取、开标、评标、中标公示、中标通知书发放、保证金收退、投诉处理和资料存档等各个交易环节,充分体现了“让网络数据多跑路,让市场主体少跑腿”的服务理念。工作中,中心将对业务规程实行动态管理,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不断强化服务理念,紧紧围绕“服务招投标交易主体,提升我区招标投标营商环境水平”,切实提升各方交易主体对我区招标投标营商环境工作的满意度。

)管理创新。建立“2+3”制度,“2”即指半年度、年度两考核机制,同事之间对工作作风、业务能力和工作实绩等方面进行匿名打分,帮助员工自我检查、评估、了解自身差距,从而提升和改进工作绩效。“3”即指周度、月度、季度三总结机制,每周一次例会,梳理细化本周工作事项;每月一次小结,小结当月工作完成情况及下月工作计划;每季度一次总结分析,找出不足之处,不断调整工作方式方法。通过“2+3”制度,培育作风扎实、争创一流、业务精干的工作队伍;坚持人岗匹配的理念,对干部队伍进行内部重组;实行“AB角”制度,强化沟通和协作,形成了相互监督、相互帮助和相互提醒的工作模式;

)文化创新。经开区所有公开招标项目坚决依照法律规章制度进行公共资源交易,强化干部队伍求真务实、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工作作风和服务理念,在落实“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过程中注重综合施策、统筹兼顾、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及沟通引导,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经开区公共资源交易服务文化

下一步,经开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将把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纳入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作为一项长期任务抓紧抓实。组织各科室人员开展学习研讨,带动全体干部深入学习。根据自身职能定位,贯彻落实措施,真正把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具体行动、扎扎实实的工作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