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进“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行动,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规范评标专家费发放方式,济宁市公共资源交易“评标专家费用电子支付系统”于3月1日正式上线运行。
以往,建设工程项目评审活动结束后,评审专家评审费均由中介代理机构根据评审时长人工计算,再以现金方式发放,操作流程较为繁琐,工作效率也不高,有时还会出现劳务报酬上的纠纷。对此,为积极顺应互联网时代公共资源交易“不见面”发展趋势,中心积极推动使用“评标专家费用电子支付系统”,在建设工程交易环节实现全流程电子化的基础上,不断延伸电子化服务触角,健全完善标后“末梢”管理。3月18日,“济宁经济开发区智能绿色制造与信息网络创新示范产业园一期工程七号厂房及附属设施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EPC)项目”作为首个评标专家劳务报酬线上支付项目,开启了评标专家劳务报酬支付新模式,标志着经开区公共资源交易项目评标专家劳务报酬迈入线上支付新时代。
评标专家劳务报酬线上支付模式, 统一了评审费发放标准,杜绝了人工计费可能发生的误差,保障了评审专家的合法权益,完善了建设工程“不见面”交易服务体系,大幅提高了支付效率。另外,在线支付具有痕迹可溯、主体可查、数额可对、流程可核的特点,为助力行业监管部门加强监管提供了数据支撑,有利于营造更加公开透明的阳光交易环境。
“评标专家费用电子支付系统”是深入推进“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行动,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的具体体现,推动了公共资源交易流程更加科学高效、交易活动更加规范有序、交易数据更加安全可信。下一步,经开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将继续按照“精准服务、精细管理”理念,聚焦市场主体关切,积极在推动创新优化服务模式上下功夫,在破解交易堵点、痛点和难点方面做实做细,努力助推全市公共资源交易领域营商环境迈向更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