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企业闲余”交易应用场景列为“山东省公共资源交易典型做法”向全省推广

“企业闲余”交易应用场景列为“山东省公共资源交易典型做法”向全省推广

济宁市探索公共资源交易跨部门跨行业跨领域统筹联动,积极推进数字化平台拓展助企服务效能,深挖和盘活民营企业闲置低效资产。济宁经济开发区创建了“企业闲余”交易平台,该应用场景为省内首个民营企业闲置资产交易服务平台,于今年6月由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列为2023年度省级企业闲置资产交易类唯一试点。

自试点开展以来,充分发挥“市县一体”联动工作效能,市、区两级承办单位联动强化数字化平台发展和建设,研究制定联合行动方案。经开区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联合济宁市行政审批服务局企业服务队、区行政审批服务局组成专班,从“服务—经济”视角对数据要素和数字平台等深刻挖掘,通过数字赋能发挥数字平台资源配置作用盘活闲置、低效资产要素,多方位拓展市场主体服务范围,创新性采用上门问需调研和线上推广“双向驱动”工作模式,赋能倍增助企质效,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通过调研和走访代表性企业,推进闲置资产、闲置厂房、闲置土地等闲置资产进入“闲余交易”平台盘活再利用。参加市、区两级优化营商环境新闻发布会,组织召开企业座谈会,普及推广试点及数字经济知晓度11月,“企业闲余”交易应用场景共计发布标的91个,挂牌价格10191.1645万元,正式迈入“亿级”规模。12月,被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列为“山东省公共资源交易典型做法”(第二期)向全省推广。此外,济宁市优化营商环境简报(2023年第11期、25期)、济宁政务信息第121期也刊发推广了典型案例和经验做法。

为促进闲余资产要素的快速配置和高效利用,实现民营企业价值空间最大化,试点工作专班将强化市、区职能部门联动,走访调研区域市场主体,持续摸排企业生产设备、交通工具、老旧厂房、办公楼和闲置土地等闲置存量资产,推动进入“企业闲余”交易平台,加大资产要素盘活力度,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