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济宁经开区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在交易服务方面出狠招、见实效,通过优化平台服务、降低交易成本、落实主体责任等多重措施,为企业发展增动力,为交易市场添活力,全面打造公平竞争的优良营商环境。
一、优化交易平台,推进交易服务标准化
区中心切实规范交易服务流程,全力打造公开、透明、高效的标准化服务平台,真正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一是积极共建市县一体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实现招标采购项目从受理登记、信息发布、开标评标、中标公示公告、保证金退还、合同公开到资料归档等全流程电子化,交易流程更加严格透明。二是区中心积极主动作为,为重点项目提供业务咨询、场地安排、流程引导等服务,进一步缩短工程建设、政府采购等事项办理时限,推动公共资源交易各类服务100%线上办理,切实提升办事效率,提高市场主体的满意度和获得感,着力优化我区公共资源交易领域营商环境。三是按照《关于建立招标计划提前发布机制的通知》(简称《通知》)(济发改公管〔2022〕198号)要求,推行招标计划提前发布,提高招标投标活动透明度,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工程建设项目至少提前30日发布招标计划,区中心积极推广制度按照要求落实到位,自《通知》下发以来,共计发布招标计划14个,发布率为100%,为潜在投标人了解招标项目信息提供了参考,有效延长了市场主体投标准备时间,进一步提高了交易活动的透明度。
二、降低交易成本,推进助企服务精准化
为持续优化我区招标投标营商环境,聚焦投标企业主体需求,以切实帮助企业降低交易成本为出发点,不断创新投标保证金缴纳方式。一是聚焦小微企业发展,助力企业创收,落实帮扶中小微企业纾困等制度文件,通过提高政府采购合同预付款比例、支持中小企业通过合同融资和“四减免”(免除报名环节、免费提供采购文件、免收投标保证金、免收履约保证金)减轻企业资金压力,为中小企业参与采购活动提供便利,将小微企业的价格扣除比例由10%提高至10%-20%,鼓励采购人顶格(20%)扣除;大中型企业与小微企业组成联合体或者大中型企业向小微企业分包的,评审优惠幅度由3%提高至6%(工程项目为5%)的顶格优惠,增加小微企业的中标机会。二是依托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开发上线电子保函系统,积极向投标企业推广使用电子保函,行业主管部门在招标文件示范文本中明确投标人可通过交易系统在线开具电子保函,实现电子保函在线实时开具、在线推送,并大力推广“标立通”微信小程序的应用,其中电子保函的开具功能打破了时间和地点限制,同时配合“标立通”的虚拟版CA数字证书登录、投标文件电子签章及加解密功能实现投标、开标全程“掌上办”,极大提高了投标企业的投标便捷度。三是区中心加快推动招标投标交易担保制度改革,鼓励减免政府投资项目投标保证金,对参与经开区工程建设项目的投标企业,根据投标单位信用记录、具体项目特点和实际需求,试行减免投标保证金收取数额,切实减轻企业负担的同时,也进一步促进了济宁市工程建设领域招投标信用体系建设。
三、落实主体责任,推进交易流程规范化
一是按照省市对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要求,对政府配置资源中应该或可以通过市场化方式配置的资源,按照“应进必进”、“能进必进”的原则,严格将其纳入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采取公开招标、竞争性谈判、竞争性磋商等方式进行规范透明配置。二是保证交易信息公开透明,依法公开招标的项目,除法律规定必须保密的内容外,有关招标公告、招标文件、中标候选人、中标结果、合同履约等相关信息,依法在交易平台公示,广泛接受监督,交易信息的公开透明化,有效的保证了项目公平、公开、公正的推进,优化了招标投标领域营商环境。三是畅通投诉异议渠道,开通招标投标指标营商环境意见建议征集栏,加强与区住建、财政等行政监管部门的沟通配合,结合各行政监管部门电子行政监管系统,推行在线监管,对接到的投诉举报和发现的场内交易违法违规问题及时转交各相关行政监管部门处理,为行政监管部门依法履行综合管理、行政监督、执法监管职责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