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坚持“六个更加注重” 持续优化公共资源交易营商环境

坚持“六个更加注重” 持续优化公共资源交易营商环境

为打造优质便捷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平台,激发市场和交易主体的创造活力,经开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坚持“六个更加注重”策略方法,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充分释放政策红利,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全力优化公共资源交易营商环境。

    一、更加注重规范程序

以《济宁市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基层政务公开标准目录》为指引,推进清单内公共资源平台交易全覆盖。采用招标文件范本,严格规范招投标过程中的发布事项,按照公开发布事项的内容和模板发布各项交易信息。贯彻全市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业务工作规程,全力维护各类项目稳步、有序进场交易。

二、更加注重贯彻落实

一是推动实现远程异地评标常态化。为认真贯彻《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优化营商环境创新突破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鲁政发〔2021〕6 号)、《中共济宁市委 济宁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入开展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精神,推动远程异地评标在工程建设、政府采购、综合交易等项目招投标及评标中普遍应用,与济宁市市中心、汶上县、任城区等3个县市区交易中心合作,实现了远程异地常态化运行。为继续拓展远程异地评标覆盖面,经开区分中心又积极与泰安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合作,实现了远程异地评标由县区全覆盖向跨地市层面拓展。二是推动使用“标立通”微信小程序。积极向市场交易主体推广济宁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开发的“标立通”微信小程序,实现不见面开标、签字加解密、电子签名认证、申请电子投标保函、评标专家签到、手写签名等功能“掌上办”、“指尖办”,为市场主体提供快速、精准、便捷的交易服务。

三、更加注重统筹兼顾

按照省委、市委对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要求,对政府配置资源中应该或可以通过市场化方式配置的资源,按照“应进必进”、“能进必进”的原则,严格将其纳入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采取公开招标、竞争性谈判、竞争性磋商等方式进行规范透明配置。使用全市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促进平台互联互通和信用信息共享。实行公共资源交易全过程信息公开,保证各类交易行为动态留痕、可追溯。坚持管办分离,加强同各行业行政监管部门的协作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实现交易服务、管理与监督职能相互分离、相互制衡,全力构建“公正、规范、高效、廉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

四、更加注重综合施策

为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破除制约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体制机制弊端,开展工程项目招投标领域营商环境整治工作,消除招投标过程中对不同所有制企业、外资企业设置的各类不合理限制和壁垒,促进招标人依法履行招标采购主体责任,依法规范招标代理机构和评标专家行为,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激发市场和交易主体的创造活力,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加快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招投标市场环境。

五、更加注重需求导向

一是提升电子保函替代率。为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济宁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聚焦投标企业在投标保证、履约保证、质量保证上的难点、堵点,在“标立通”微信小程序开发了电子保函掌上申领开具功能,大大提升了电子保函在投标保证、履约保证、质量保证等领域的应用,2022年经开区进场交易项目电子保函金额达322.2万元,缴纳次数比例占保函的53.52%,大大减轻了企业的资金压力和负担。二是保证金退付及时高效。使用济宁市交易中心开发的投标保证金分节点退付系统,评标结束后即退付中标候选人之外的保证金;中标公示期满无异议,即退付中标人以外的保证金;合同签订后,即退付中标人保证金,大大缓解投标企业资金周转压力;三是全面提高政府采购价格扣除评审优惠幅度。在政府采购项目中落实小微企业评审价格优惠政策,对未预留份额专门面向中小企业的采购项目,及预留份额项目中的非预留部分采购包,给予小微企业价格扣除10%(工程项目5%)顶格优惠。

六、更加注重沟通引导

根据交易业务特点,建立了招标人、中介机构等交易主体交流微信群,用于宣传政策、答疑解惑,为企业发展送去“及时雨”。开通“招标投标指标营商环境意见建议征集栏”,推动建设工程项目一项目一回访,实时了解交易主体需求。在营商环境专栏发布最新动态、图解指南,使市场主体及时掌握公共资源交易最新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着力提升交易主体政策知晓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