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济宁经开区老赵王河支流及节能环保产业园西侧水域、水质净化提升服务项目评标评审工作在济宁经开区和嘉祥县两地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顺利完成,这是经开区第五个通过远程异地方式开展评标的政府采购项目,标志着经开区政府采购项目实现“远程异地评审”常态化运行。
“这次参加经开、嘉祥两地的远程异地评标工作,评审过程非常顺利,通过顺畅的音视频技术,与在嘉祥县分中心评审的专家沟通起来毫无延迟感,即使是远程异地,也丝毫不影响评标工作的进行。”在经开区分中心参加评审的专家在提到此次远程异地评标时说道。
此次远程异地评标,由经开区作为主场,嘉祥县作为分会场,由随机抽取的2名专家及1名采购人代表组成评标委员会,分别在经开区主会场和嘉祥县分会场进行评审。通过济宁市远程异地评标系统创建评审项目会议号,评审专家登陆远程异地评标系统进入会议室,使用音视频实现同步评审同步沟通,全程电子评审,最后专家通过“云签”技术对评审报告进行电子签章。同时两地交易中心对于各自承担的跨区域远程异地评标工作的主会场、分会场见证内容实现统一的见证结果互认,评审过程的音视频资料可全程储存下载,便于监督部门进行监督。
政府采购项目远程异地评标常态化的实现,对经开区营商环境优化具有重要意义:一是远程异地评标将招标人、投标人与评标专家从地域上最大限度的隔离,与当前疫情防控要求不谋而合,有助于降低疫情传播风险。二是实现专家资源共享,能有效解决冷门专业评审专家数量不足,大额政府采购项目外地评审专家往返难等问题,节约公共资源交易的制度性成本,提高评审质量,有效提升大额政府采购项目采购效率。三是有利于解决本地评审专家“熟面孔、圈子化”等人为干扰,从源头上预防围标、串标行为,为招投标活动提供更加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四是加强评标专家监管力度,评审专家的评标行为将被场内视频音频监控系统录制保存,更有利于监管部门提升监管效能。
近年来,经开区紧盯公共资源交易改革发展前沿,深入推进数字化转型,着力提升公共资源交易的电子化、远程化水平,积极打造不见面开标和电子CA证书在交易环节的应用,注重降低交易的制度性成本,市场交易主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持续增强。远程异地评标已开展一段时间,经开区分中心结合本地实际,依托济宁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设立了配有评标操作终端设备、视频会议设备、实时监控设备等满足远程异地评标的专用场地,设立了专门负责远程异地评标工作的管理、协调和相关系统的数据录入、操作、维护的工作岗位,建立了应急事件突发处置办法,推进招标投标远程异地评审方式向政府采购、综合交易等交易项目延伸,形成了“远程常态化、资源共享化”的远程异地评标新生态。
推动远程异地评标常态化运行,与更多的地市开展跨地市远程异地评审是济宁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优化招标投标领域营商环境的创新提升行动之一,也是经开区分中心贯彻落实的重中之重。济宁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经开区分中心将秉持“优势互补、互惠双赢、扩大合作、共谋发展”的原则,积极推动与其他县市区的密切交流合作,不断扩大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的“朋友圈”,争取与更多地区实现专家资源共享,在交易系统联通共享、远程异地评标等方面工作实现新突破。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下一步,济宁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经开区分中心将总结提升工作经验,更加注重改革的推动落实和协同高效,继续发挥好平台优势、场所优势、服务优势,协同经开区财政局及各行业行政主管部门积极推动远程异地评标工作规范化、常态化、高效化稳步实现,并向政府采购、综合交易等交易项目延伸,主动对接省市内同行,持续优化招投标环节,助力区域营商环境不断提升,为市场交易主体提供更多贴心、暖心、热心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