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打造优质便捷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平台,激发市场和交易主体的创造活力,经开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锚定“零跑腿、零成本、零接触、零差评”的“四零”目标,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充分释放政策红利,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全力优化公共资源交易营商环境。2021年,经开区累计完成各类交易项目96项,总成交价91539.06万元,节支率6.09%,总计节支 5931.92万元。经开区公共资源交易分中心于2019、2020和2021年连续三个年度,被济宁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评为县(市、区)分中心先进单位。
一、瞄定“零跑腿”,全力提升电子化交易水平。
一是全面推行招标投标全过程线上运行。深入贯彻“大平台、一体化”的发展理念,不断规范公共资源交易流程,延伸电子化服务触角,实现了交易项目从审批核准备案、文件发布、开标、评标、中标通知书发放、合同签订、资料归档等26个节点全流程“无纸质”,各方交易主体“零跑腿”;二是实行“不见面”开标。在工程建设、政府采购、综合交易等交易类型的项目上全面实行“不见面开标”,覆盖率达100%,方便了投标企业,实现公共资源交易“零跑腿、掌上办、随时办”,避免了人员聚集,减轻了疫情防控压力;三是推动“远程异地评标”普及应用。推动远程异地评标在建设工程、政府采购、综合交易等各类交易项目上全覆盖,与市中心、汶上县、任城区等3个县市区合作开展远程异地评审,先后完成远程异地评标项目16个,实现了优质专家资源跨地区、跨行业共享共用,降低了交易成本,遏制了围标、串标违法行为;四是推动使用保函代替现金保证金。2021年累计缴纳保函次数128次,保函使用率达到60%,保函缴纳保证金金额3536.22万元,保函缴纳金额比例67%,为企业“松绑”,大大减轻了企业现金流压力;五是使用“电影院选座式”开标评标场地预约新模式。交易主体可以网上自助预约开评标场地,不必再到交易中心现场预约,大大提高了招标便捷度和场地利用率;六是深度推动使用专家费在线支付系统。线上支付专家评审劳务报酬30余笔,实现在线支付痕迹可溯、主体可查、数额可对,使用率达到60%;七是推动使用标立通”微信小程序。实现了实体介质版CA证书向手机端虚拟数字证书的跨越,实现CA数字证书办理、招投标文件签章、加密解密、开具电子保函等事项掌上办理;八是在线抽取评标专家。实现了优质专家资源跨地区、跨行业共享共用;九是推动使用公共资源交易电子档案管理系统。“一键归档”各业务系统的电子文件、图片、音频、视频等不同类型交易数据,实现了“一项目一归档”,并可提供电子档案预览、提醒、存储、借阅等服务。十是完善信用评价体系。积极配合区发改部门、区住建、交通、水利等行政部门,利用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搭建的数据共享平台对接系统数据,打通市场主体信息、资质信息、信用信息、业绩信息共享堵点,完善投标企业和监理企业的信用评价体系。
二、瞄定“零成本”,最大限度为企业减负增效。
一是取消各类服务费用。全面取消进场交易项目的招标文件工本费、CA数字证书和电子签章等费用,实现招标信息免费发布,免收简单小额工程项目的投标保证,对信用良好企业降低保证金交纳比例,公共资源交易环节的费用能省则省、能减则减、能免则免,最大限度的减轻企业的资金压力;二是保证金退付及时高效。使用市中心开发的投标保证金分节点退付系统,评标结束后即退付中标候选人之外的保证金;中标公示期满无异议,即退付中标人以外的保证金;合同签订后,即退付中标人保证金,大大缓解投标企业资金周转压力;三是全面提高政府采购价格扣除评审优惠幅度。对于经主管预算单位统筹后未预留份额专门面向中小企业采购的采购项目,以及预留份额项目中的非预留部分采购包,采购单位、采购代理机构应当对符合规定的小微企业报价按最高优惠幅度(货物和服务项目为10%,工程项目为5%)给予扣除,用扣除后的价格参加评审。通过落实采购份额足额预留,给予小微企业定格评审优惠,优先采购等措施,进一步激发中小企业活力和发展动力。
三、瞄定“零接触”,实现物理隔离+智慧评审。
一是严肃评标室纪律。在封闭评标区域内,政府采购项目原则上只允许1名中介机构工作人员进入封闭评标区,建设工程项目、综合交易项目代理机构工作人员不得进入封闭评标区,避免了代理机构与评审专家的直接接触。二是推动使用“数字见证”监管模式。依托济宁“云视通”公共资源交易数字见证平台,实现数据实时汇集、全程监控、实时记录、动态反馈的“一张网”布局,变传统的“一人一标”现场见证为“一人多标”数字见证,提高了公共资源交易见证数字化水平和效率,避免了与评标专家近距离接触可能带来的廉政风险,经开区在建设工程项目上实现“数字见证”监管模式使用率达到100%;三是推动使用专家费在线支付系统。评标专家劳务报酬线上支付模式, 统一了评审费发放标准,完善了建设工程“不见面”交易服务体系,大幅提高了支付效率,避免了代理机构与评审专家的直接接触,防止了劳务报酬发放过程中的廉政风险。
四、瞄定“零差评”,全力提升交易主体满意度。
一是开通重点项目招标采购绿色通道。按照标前主动对接,标中精细服务,标后回访的工作模式,“全天候、零时限”保障重点项目进场交易。针对特殊项目实行精细化操作、精准化服务,第一时间为招标人排扰解,对“急”、“难”问题第一时间靠上解决。二是加强沟通交流。根据交易业务特点,建立了招标人、中介机构等交易主体交流微信群,用于宣传政策、答疑解惑,为企业发展送去“及时雨”。开通“招标投标指标营商环境意见建议征集栏”,推动建设工程项目一项目一回访,组织召开座谈会3次,电话访问企业165家,实地走访企业142家,交易主体满意度达到100%。三是加强政策宣传。在营商环境专栏发布最新动态、图解指南,使市场主体及时掌握公共资源交易最新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实现了便捷的指尖服务,拉近了交易中心和市场主体的距离。在国家级、省级等各级各类媒体发布宣传报道200余篇,制作并发布宣传视频6个,积极宣传了交易领域新成果,展示行业新风采,着力提升交易主体政策知晓率。
今年,经开区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将继续立足平台定位,提升交易服务能力,持续优化公共资源交易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