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开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高度重视涉及疫情防控必需、保障城市运行必需、涉及重要国计民生以及企业生产经营急需的重点项目进场交易保障工作,为深化公共资源交易“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保障重点项目高效、顺利推进,坚持“前端主动对接、中端智慧交易、后端精准服务”的工作机制,切实保障经开区重点项目招标投标活动顺利进行。
一、前端主动对接
(一)掌握重点项目清单。经开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每月主动联系区挂图作战总指挥部推进保障办公室,掌握重点项目清单,初步确定拟进场重点项目交易清单和拟进场时间,向拟进场重点项目招标(采购)人发放服务手册,做好政策咨询、程序介绍、业务指导服务,着力解决招标(采购)人遇到的问题,保障重点项目进场前期准备无误。(二)简化招标程序。优先办理重点项目进场登记,协助招标人完善项目基本信息。经行政监督部门同意,对建设资金落实情况等资料通过容缺受理、告知承诺制,先行办理进场登记。取消投标报名、招标文件审查、原件核对等事项,取消电子招标投标项目的招标文件备案环节,向招标人(代理机构)提供专业化招投标法律法规指导,提出针对性建议,保证招标文件编制质量,经行政监督部门备案后,优先核验发布。
二、中端智慧交易
(一)电子化投标。全面推行招投标全过程线上运行,实行招标公告、资格审查、招标、答疑、投标等文件网上传输,实行招标文件(资格预审文件)、投标文件电子化,投标企业在线免费下载招标文件(资格预审文件),自主在线提交电子投标文件,不断提高公共资源交易便捷度和效率。(二)不见面开标。投标文件远程投递,开评标场地自主预约,开标过程网络直播并全视频记录,CA数字证书办理、招投标文件签章、加密解密、开具电子保函等事项掌上办理,方便了服务对象,实现公共资源交易“零跑腿、掌上办、随时办”,避免了人员聚集,减轻了疫情防控压力。(三)电子评标。在线抽取评标专家,实现远程异地评标评审场地邀约,共享评标专家,在线支付专家评标评审费用,实现了优质专家资源跨地区、跨行业共享共用,降低了交易成本,遏制了围标、串标违法行为。(四)大力推行电子保函。在工程建设、公路水运工程、水利工程等领域全面推行银行保函、保证保险代替投标、履约、质量、农民工工资现金保证金,减轻企业现金流压力。
三、后端精准服务
建立健全“精准对接”服务机制,全链条保障重点项目招投标活动顺利进行。(一)“全天候、零时限”服务。对纳入“绿色通道”的项目积极配合,经开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主动提供政策咨询和业务指导,优先安排重点项目的开评标场地和开评标时间,必要时,提供延时服务、或采用非工作日调剂增班等措施,保障进场公共资源交易活动顺利开展。重点项目开标前2至3天,中心主动联系招标(采购)人及代理机构,提醒各项开评标准备工作及注意事项,介绍评审专家抽取的相关要求和需提供的资料等,全力做好开标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二)专人对接服务。对区重点交易项目,经开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提供专人全链条保障服务。抽取评标专家时,安排专人协助招标人现场抽取,并主动协调行政监督部门到场监督。在开标前一天,安排专人检查交易场所、设施、技术等服务保障准备工作,确保设备、系统等运转正常。开标当天,安排专人提前到开评标室开启相关设备,积极配合行政监督部门、招标(采购)人、代理机构维护开标室现场交易秩序,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重点项目交易活动按既定交易流程顺利完成。评标活动开始后,安排专人负责评标室服务,提供全天候服务,评标不结束,人员不下班。评审活动结束后,及时协助、配合招标(采购)人完成中标候选人(成交结果公告)公示核验发布、中标通知书发放等工作。(三)标后回访服务。按照“一项目一档案”的要求,将交易过程中产生的电子文档、数据及音视频等档案资料统一归档。对招标(采购)人、代理机构等交易主体进行回访,认真听取重点项目招标(采购)人意见建议,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促进交易服务流程进一步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