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济宁经开区:电子化赋能闲余交易 助力 民营资产保值增值

济宁经开区:电子化赋能闲余交易 助力 民营资产保值增值

为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持续深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济宁经济开发区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多方位提升服务效能,纵深挖掘平台促进经济发展作用,开设“企业闲余”交易专栏,开辟绿色通道,全面助力盘活闲置低效资产的强力实施。

为贯彻《关于统筹节能降碳和回收利用加快重点领域产品设备更新改造的指导意见》(发改环资〔2023〕178号),济宁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与经开区分中心协同联动,将民营企业闲置资产交易纳入济宁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4月10日上线了“企业闲余”交易平台,并于4月21日顺利完成了首例闲余交易项目的在线竞拍,正式迈出了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服务民营企业、盘活闲置资产的“第一步”。

“三项举措”赋能电子化交易

畅通供需对接渠道,强化交易规范性产生设备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各个领域,是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工具。统筹节能降碳和回收利用,加快重点领域产品设备更新改造,对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畅通国内大循环、扩大有效投资和消费、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经开区分中心率先将民营企业闲置资产交易项目纳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助推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具体体现,是深耕基层服务内涵的再次探索。“企业闲余”交易平台采用的是网络竞价模式,发挥闲置资产供需对接桥梁作用,一端连接民营企业鼓励民营企业根据实际情况,积极盘活自身存量资产,将回收资金用于再投资,降低企业经营风险,促进健康持续发展;另一端连接政府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以简易的操作流程和优质的服务质效推动企业闲余交易统筹有序、高效、便捷的标准化、规范化运作

优化电子交易流程,实现数据“云上跑”针对企业闲余交易项目线上发布公告、在线报名、限时网络竞价的特点,市两级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协同探索,对企业闲余交易项目的交易流程和审批流程进行了再优化制定了《济宁市企业闲余交易见证服务清单》《企业闲余交易工作规程》,明确了审批流程,在创建项目、发布公告环节,出让人只须在系统内提交申请,交易中心核验通过后即可发布。提供了针对出让人和竞买人等不同角色的3项企业闲余交易操作说明,实现了市场主体参与交易“零跑腿”“零接触”“零成本”。为提升市场主体服务质效,经开区分中心开辟一对一绿色服务通道,做好项目数字证书CA办理、公告发布指导服务保障工作推动了在业务受理、见证服务、信息资源等各方面的精细化服务向民营企业延伸。

延伸基层服务链条,织就防控“安全网”为不断增强服务对象的获得感和满意度,经开区分中心提供全链条服务保障,开展企业调研宣讲倾听市场主体意见建议召开企业座谈会等培训活动,推行系统操作远程指导、送技术上门、“7×24”全时段随时办程跟踪服务,实现“即传即办、当日办结”,以市场主体“零跑腿”为工作宗旨,全力畅通交易链条,实现服务贯通为引领企业闲余交易走上规范发展的道路,经开区分中心探索建立了1个实施方案+3个先行先试+N项创新举措的交易服务体系,与区经济发展局、投资促进局等7部门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不断完善平台建设、强化制度保障,分步有序扩大平台覆盖范围和交易范畴,激活市场闲置资源,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三个更加”深化创新成果应用

“企业闲余”交易平台由市区两级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通过统一的电子交易平台保障完成交易,凸显了新形势下数字化技术在平台助力经济发展工作中的重要性,对企业闲置低效资产信息不畅通、处置渠道窄处置价格低等问题都提供了解决的可行性路径使其成为交易工作发展新业态“企业闲余”交易平台是深化公共资源交易创新成果推广应用的有力体现,为打造市协同发展“一盘棋”奠定了坚实基础。

信息发布更加集中依托“企业闲余”交易平台进行闲置资产交易,源自民营企业的闲置生产设备、闲置厂房等实物资产和非实物资产有了更为广阔的信息发布平台。所有闲置资产信息可以归集到交易平台上促进信息归集的同时,推动了企业高效、规范处置闲置资产

交易互动更加高效。运用数字化交易系统开展闲置资产交易,可提升数字化交易系统便捷高效服务效能。通过线上发布公告、限时网络竞价模式,跨越了地域空间限制,实现跨地域跨行业闲置资产资源共享零成本最大化提高资产变现效率。

共享成果更加明显。“企业闲余”交易平台帮助民营企业挂牌闲置设备资产109.2万元,成交金额36.9万元,实现增收4.7万元挂牌公寓厂房等闲置房产资产2535.1645万元,成功租赁公寓、厂房3套,成交金额445万元,实现增收14万元,降低企业负债水平和运营管理成本,拓宽了闲置资产循环利用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