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济宁经开区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多措并举 深入融合“互联网+招标采购”

济宁经开区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多措并举 深入融合“互联网+招标采购”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上级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我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在招标投标服务方面出狠招,见实效,真服务,服好务

一是深入推进全流程电子化交易我区中心以优化营商环境为主线,着力打造“互联网+招标投标”服务体系,依托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全面提升软硬件服务,稳步推进交易服务法制化、规范化、透明化、电子化。通过市电子交易平台,全力打造全流程电子招投标系统,简化企业注册流程,企业网上注册不需要现场验证,就可进行投标业务,实现投标企业零跑腿。实现了从投标信息注册、项目信息发布、项目招标登记、招标公告、投标报名到专家抽取、开标、评标、中标结果公示等全流程电子化交易。在电子招标投标评标环节,实现专家在线签名功能。系统采用专家手写签名存放云端的方式,提高了签名的便捷性和稳定性,手写签名可以按需调用,降低了成本,极大地提高了评标的效率。深入推进了“互联网+招标采购”融合发展,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公共资源交易新模式,从根本上节约了投标企业到现场交易的路途时间和制作纸质标书的成本。

二是不断加强、完善电子化交易平台建设。目前,我区所有建设工程、综合交易、政府采购项目均实现了全程电子化交易。在实现公共资源交易主体项目全程电子化运行的同时,实现了电子投标文件IP地址MAC号比对、电子暗标评审、电子清标、投标企业信息库等电子交易系统建设,准确捕捉弄虚作假、围标串标蛛丝马迹,为评标专家认定违法违规行为提供详实的依据。项目评标前,利用电子比对软件逐个查询投标人上传电子投标文件,如发现IP地址和机器代码一致,则提交评标委员会认定,取消评审资格。建设工程项目将中标候选人资质、业绩、荣誉等在网上全面公开,进一步防范了企业提供虚假材料等弄虚作假行为,增强了业内监督和社会监督力度。

三是大力推广“数字见证”和“程异地评标”工作。积极与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对接,所有工程项目实现数字见证服务价系,大力推广远程异地评标工作常态化为交易各方主体及评标专家节省了交通、时间等成本,提高了评标效率;打破了地域空间限制,将招标人、投标人与评标专家从地域上最大限度地隔离,有效遏制评标中存在的“熟人效应”,进一步维护了交易公正性;通过系统随机抽取多地评标专家,实现专家资源共享,有效解决了市、县评标专家资源不足的问题

四是切实降低投标企业交易成本,大力推广电子保函新方式在建设工程招标投标领域全面推广银行保函、保险等非现金形式交纳投标保证金。对工程建设项目,投标人可以选择保证金、保险保函、银行保函、担保保函等任意形式作为投标保证,切实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大力推行投标保证金分类退付机制,提高保证金退付效率,减少企业流动性资金占压成本。着力推广电子保函应用,持续改善“电子”和“纸质”并轨运行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