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济宁经开区市场监管中心2022年工业产品抽检项目评标评审工作在经开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顺利完成。该项目采用全流程电子化方式进行开标,经专家评审,顺利产生中标候选人,项目推进按时落地!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职责就是使命。在省内疫情反复多变的复杂形势下,经开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强化措施、严密防控,主动担当,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项目交易。以“两手抓”、“两不误”推进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确保疫情防控严密细致,交易活动平稳有序推进。
一、做优交易流程,主动前置交易服务
加强与招标人、采购人和代理机构的沟通,进一步强化标前服务、前置需求沟通,做好疫情期间开评标工作有关注意事项的告知,告知各方交易服务主体尽量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进行业务咨询及进场受理。加强政策宣传解读,畅通电话、网络等咨询渠道,保障项目进场不拖档、不误时,让交易服务有温度、更贴心。与各行业主管部门及时沟通,针对省内其他地区疫情形势,临时取消外地专家进行评标,均使用本地专家进行评标,确保项目评标工作正常进行。
二、做好内部防控,加强现场交易管理
成立疫情防控工作专班,严格人员及场地管控,加强交易活动场所防护,对开标室、评标室、监控室、办公区域及公共活动区域等场所,每天进行场所通风、消杀。对参加公共资源交易活动的评审专家及招标采购人代表、代理机构工作人员做好疫情防控现场管理,要求参加开评标活动的人员全程佩戴口罩,进入开标区前查看48小时内核酸检测结果和防疫登记,通过身份核验和防疫检查的方可入场。在开评标区域醒目位置设置疫情防控警示标语,加大座位间隔,评标(评审)专家隔空就座开展评标,并实行一标一清洁一消毒,确保开评标活动安全开展,全力做好中心内部防控工作,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和防疫风险。为最大限度减少人员聚集,在做好防控工作的前提下,每个项目代理机构人员不超过三人。
三、调整抽取规则,选择本地专家评审
对于建设工程和综合交易类项目,招标人抽取专家时,应当避免抽取中高风险地区人员。政府采购项目无论金额大小,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通过政府采购评审专家库随机抽取专家时,提请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只选择抽取济宁本地专家。对于特殊、紧急项目开辟绿色通道,切实加快项目交易推进速度。
四、强化线上办理,发挥电子平台作用
推行“互联网+”交易,通过济宁市“市县一体化”电子交易平台,交易主体可网上办理进场登记、公告发布、场地预约、保证金(未中标)自动退付、信息变更、异议(质疑)投诉、中标通知书打印、电子档案递交等交易业务。实行招标公告、资格审查、招标、答疑、投标等文件网上传输,投标企业在线免费下载招标文件(资格预审文件),自主在线提交电子投标文件,实行不见面开标,大力推行远程异地评标。除评审环节按照法律规定由招标人代表、招标代理机构工作人员和评标专家必须到现场以外,其他业务均实现网上办理。
第一季度,经开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共完成交易项目15宗,交易总额1.57亿元,节约资金811.94万元,节支率4.92%。积极推进远程异地评审方式向政府采购、综合交易等交易项目延伸,与市中心、任城区、汶上县等县区加强合作,积极开展远程异地评审。积极推动使用专家费支付平台,实现在线支付痕迹可溯、主体可查、数额可对,线上支付专家评审劳务报酬30余笔,使用率达到60%;积极推动提升电子档案系统使用率,实现建设工程、政府采购等多类业务数据的电子化即时建档、存档、归档。
下一步,经开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将继续在疫情防控和交易服务上下功夫,动态完善疫情防控期间交易保障措施,持续推进全流程电子化交易,积极推行“远程异地评标”,切实做好各类交易项目服务保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