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济宁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泗水分中心 “1234”工作法助推公共资源交易高质量发展

济宁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泗水分中心 “1234”工作法助推公共资源交易高质量发展

为全力构建流程优、成本低、效率高、服务好的公共资源交易环境,济宁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泗水分中心立足交易平台服务职能,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大力实施“1234”工作举措,持续提升交易服务水平,推动公共资源交易高质量发展。

坚持“一个引领”。突出党建引领,坚持“党建+公共资源交易”深度融合,强化主责主业意识,持续打造“担当作为·阳光交易”党建品牌,不断增强全体干部职工优化招投标营商环境服务经济发展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

抓好”两场服务”。一是以规范化服务严把项目进场。项目进场“一个窗口办理”,提高受理效率。二是以智慧化服务提高现场见证服务质效。高标准建设数字见证室,将交易系统、影像监控、拾音设施、在线询呼等软硬件设施无缝对接、完美融合,实现数据实时汇集、全程监控、实时记录、动态反馈的“一张网”布局。

实现“三链协同”。推行技术链、服务链、管理链“三链协同”运行机制,赋能公共资源交易提质增效。一是提升“技术链” 营造公正透明的“数治”环境。持续拓展深化“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的深度和广度,通过“不见面”开标、CA数字证书、电子签章、远程异地评标、电子保函、电子档案等一系列电子化创新举措,实现全流程电子化。二是优化“服务链” 营造优质暖心的服务环境。打造现场咨询、电话咨询、网上咨询“三位一体”的咨询服务体系,推行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一站式办结等前置服务,健全标后跟踪回访服务机制,不断提升市场主体的满意度和获得感。三是激活“管理链” 营造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以交易流程为主线,推行分段式管理新模式,将交易过程划分为项目进场与现场见证两个环节,明确各见证节点职责范围,确保高效受理、快捷服务。

强化“四零举措”。一是交易进场“零门槛”。坚持目录内项目“应进必进”,开通重点项目“绿色通道”,主动对接跟踪服务,精准提供政策咨询、程序引导和业务指导,实现交易进场“零门槛”。二是交易过程“零拖延”。对项目注册、场地安排、招标公告发布等交易环节,严格执行“限时办结制”、“一次性告知制”,实现业务办理流程最优、环节最少,所有事项办理无积压、零拖延,大幅减少交易时间和经济成本,实现交易过程“零拖延”。三是评标评审“零干扰”。规范评标专家抽取,严格按照上级有关规定通过省专家库抽取终端随机抽取专家,抽取过程全程记录在案并在评标前严格保密。持续拓展远程异地评审,由原来1主场1副场“1+1”模式,向1主场多副场“1+N”分散评标模式延伸。加强评审专家日常考核,联合招标人、监督部门共同对专家行为进行客观评价,规范专家评审行为。四是交易服务“零距离”。牢记“服务”初心,推行“不打烊”服务,对于服务对象的询问,做到交流沟通时心态平和、耐心解释、坚持政策、规则百问不厌,服务”零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