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济宁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泗水分中心“三个+”工作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济宁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泗水分中心“三个+”工作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济宁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泗水分中心精准发力、精细服务、创新举措,提出“三个+”工作法持续优化我县公共资源交易领域营商环境。

“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优服务,推动公共资源交易高效平台建设。紧紧围绕“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以电子交易为抓手,以流程简化为重点,以方便快捷为核心,以阳光交易为目标,着力打造公开透明、规范高效、竞争有序、服务优质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强化数据互联互通,实现营业执照和电子签章在招标投标活动中的广泛应用。全力推行“不见面开标”,实现投标人足不出户在线参加开标活动,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路,投标单位零跑腿”。依托全省远程异地评标调度系统,深化“互联网+交易服务”模式,持续推进远程异地评标常态化运行。推进数字见证建设,实现数据实时汇集、全程监控、实时记录、动态反馈的“一张网”布局。优化完善公共资源交易电子档案管理系统,自动获取项目从进场到合同签订全过程产生的所有交易资料。通过一系列电子化创新,实现从项目审批核准备案、文件发布、开标、评标、中标通知书发放、合同签订、资料归档等26个环节全流程线上办理,全部交易信息实现数字化,可查询、可追溯。

“信用+公共资源交易”促便捷,赋能公共资源交易提质增效。政府采购活动中推行诚信企业免交投标保证金,其他交易活动中鼓励招标人根据项目特点向诚信记录良好的企业免收投标保证金、履约保证金或降低比例交纳,并在招标文件中予以明确,健全信用与投标保证金挂钩机制,有效发挥了信用激励机制作用,有效推进企业自觉守信,最大限度减少市场主体参与公共资源交易的成本,为企业“松绑解困”,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让守信主体获得更多实惠和便利。

“服务+公共资源交易”优环境,提升公共资源交易满意度。中心立足公共资源交易服务职能,用心用情抓服务,不断提升市场主体的满意度和获得感。以“无差错原则”作为工作的标准,要求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精益求精,以《泗水县公共资源交易见证服务清单》为依托,对交易项目从项目进场阶段、公告信息及招标文件发布阶段、专家抽取阶段、开评标阶段、交易结果确认阶段、重新评审阶段全过程见证事项,一一认真仔细核对,一项目一张交易见证清单,实现见证标准化,提高见证服务质效。以市场主体的满意度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和落脚点,推行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服务机制,对于服务对象的询问,做到交流沟通时心态平和、耐心解释、坚持政策、规则百问不厌。主动接受交易主体监督,对咨询、意见、建议等及时归集、及时调整,杜绝办事拖拉、推诿扯皮、敷衍塞责等现象发生,以良好的工作作风赢得交易各方的认可。

下一步,中心将笃行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服务理念,持续推进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工作更优质、更便捷、更高效,不断提高市场主体获得感和满意度,持续优化我县公共资源交易领域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