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济宁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微山县分中心:紧盯“五个问题” 推动招标投标营商环境再上新台阶

济宁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微山县分中心:紧盯“五个问题” 推动招标投标营商环境再上新台阶

为持续优化招标投标营商环境,济宁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微山县分中心坚持以打造“五最”一流营商环境为目标,以惠企便民服务为导向,紧盯各方交易主体办事难点、痛点、堵点问题,探索实施一批突破性、创新性改革举措,扎实推动招标投标营商环境再上新台阶。

一、紧盯工作队伍力量不足问题,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工作。健全招标投标营商环境工作组织领导和运行机制,从发改、住建、行政审批、财政、公共资源等部门抽调20余名骨干力量组建微山县招标投标营商环境工作专项推进组,实行集中办公、实体运行,建立完善学习、例会、请销假、保密等工作制度,推动推进组有序、高效运转。定期组织召开推进会,持续梳理招标投标领域重点任务,制定任务清单21条,明确时间表、路线图、责任人,实行挂图作战,确保各项任务落地生根。建立分工明确、协调有力的工作机制,持续推进横向协作配合、纵向沟通汇报、信息共建共享,进一步加强对上争取、统筹协调、定期研判等工作,形成推动工作狠抓落实的强大合力。

二、紧盯项目交易效率不高问题,深入推进招标投标全流程电子化建设。积极与市主管部门保持密切联系依托市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及时升级启用不见面开标、(评审)专家劳务报酬在线支付、电子档案一键归档等新系统新功能,针对项目登记、招标信息发布下载、保证金收退等环节实行全链条线上办理,大力推广电子签章、技术标暗标错位评审、电子清标等技术,在线提供投标保证分类、带息退付和多类电子保函快捷办理服务并与行政监管系统进行全方位对接,实现各类交易主体全流程通过电子化方式参与公共资源交易活动。2021年以来,全县各类建设工程项目实现网上办事率、全流程电子化率和不见面开标率“3100%”。其中,以电子保函形式提交投标保证较2020年增长了5.3倍。

三、紧盯交易服务质量不优问题,大力推行“四全”交易服务新模式。全程服务“零障碍”。针对创5A景区、重大产业26重点项目开辟绿色通道标前上门量身定制服务方案,标中提供容缺受理、周末延时等服务,标后跟进回访,保障重点项目顺利推进。全新服务“零差错”。创新实施“五色马甲”现场管理法,对行政监督、评标(审)专家、招标(采购)人等5类人员统一发放不同颜色的工作马甲,实行“一号一人、对号入座”,有效压实各方交易主体现场行为。全员服务“零死角”。分管领导常态化坐班,推行首问负责制”“AB角负责制,定期组织开展业务培训、岗位交流,确保全员都在线、服务不掉链。全速服务“零延迟”。围绕招标公告、招标文件、中标候选人公示等6个环节优化信息发布流程取消行政监管部门、交易中心对招标信息发布审核和查验环节,推行全天候、零时限服务,切实提升服务效率

四、紧盯诚信交易意识不强问题,加快招标投标领域信用体系建设。设计制作“诚实守信”主题标语,依托网站、公众号、宣传栏、LED屏等形式加强宣传推广,为招标投标领域信用体系建设营造良好氛围。强化信用评价结果应用,将企业建筑市场信用得分纳入项目评分规则在项目评审中直接对接市公共资源交易信用信息平台,按照信用平台自动生成的信用值对投标企业进行赋分,信用值越高,得分越高,供评审专家高效评分,切实提高企业诚信经营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按照信用等级分级交纳投标保证和履约保证,对信用等级高的企业,大幅降低投标保证和履约保证额度,对中小企业投标人或信用评价等级为AAA级的企业投标人免除投标担保,激励投标企业诚实守信。

五、紧盯亮点特色工作不多问题,打好招标投标领域创新突破“三张牌”。打好“红秤标兵”牌。组建“红秤标兵”共产党员服务队,将企业样本库回访、重点项目服务等招标投标营商环境重点任务纳入认领清单,引导党员干部主动认领、自觉加压、创先争优,累计开展各类服务310次,通过送服务、办实事、解难题不断锤炼创新实干、奋勇担当的过硬本领。打好“评定分离”牌。组织召开专题会议,认真学习领会“评定分离”有关政策文件,围绕评标定标、监督管理等内容展开交流讨论,细化推进措施,推动工作落实;组织中心、代理机构、招标人等交易主体业务骨干开展招投标项目“评定分离”业务辅导,通过对关键流程全面解读、重点环节情景模拟等形式,变“纸上谈兵”为“实战演练”。截至目前,已有30个交易项目采用“评定分离”并完成定标,中标金额共计16.73亿元,招投标项目“评定分离”在微山已成常态。打好“远程评标”牌。依托远程异地评标系统,将相隔两地的评标专家串联起来,通过实时语音视频交互在线完成交流讨论、同步评审、实时打分等功能,实现评标过程全程留痕、评标结果可查可溯。建立远程异地评标合作机制,探索开展跨省远程异地评标,持续扩大远程异地评标覆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