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好的服务进入区公共资源交易平台重点项目,济宁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兖州分中心充分发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公共服务职能作用,围绕优化招投标全流程,全面贯彻落实《山东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服务重点项目高质量发展十项举措》通知要求,以“十项举措”推动项目交易提速增效,全面提升交易平台服务效能,助力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提前介入服务。对照《2023年区政府民生实事项目汇总表》等文件,建立重点项目工作台账,提前与招标(采购)人建立联系,动态掌握重点项目进展信息。向拟进场重点项目招标(采购)人做好政策咨询、程序介绍、业务指导服务,保障重点项目进场前期准备无误。协助招标人(代理机构)向相关招标投标行政监督部门提交前期资料,办理招标项目网上备案。随时关注网上备案信息,优先办理重点项目进场登记,协助招标人完善项目基本信息。
二、优先交易服务。重点工程优先。按照“容缺受理、全程网办”原则,大力推进“一路通”绿色通道,确保重点项目及时落地;民生项目优先。对于涉及公共利益、社会关注度高、影响范围广的民生项目,开辟“绿色通道”,实行即来即办、即办即用,全力保障民生项目顺利推进;电子交易优先。大力推行全流程电子化交易,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方便市场主体;首次办理优先。对首次进场交易的市场主体,推行“首次办、我来办”服务制度,帮助市场主体尽快熟悉相关流程和规定,顺利开展交易活动。
三、帮办代办服务。设立帮办代办专员。安排专人,提供重点项目交易全流程的帮办代办服务,协调解决交易过程中的问题,确保项目无障碍顺利推进;定制服务保障方案。针对每个重点项目的特点和需求,量身定制服务保障方案,明确交易流程、时间节点、责任科室等事项,确保项目顺利进场交易。
四、专业指导服务。开展政策法规和专业知识培训。不定期组织中心人员及招标代理机构开展最新服务政策集中学习,参加全省、全市业务大讲堂培训,不断提升干部职工及招标代理机构业务素质和能力;提供政策咨询。中心提供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技术支持和信息服务,包括提供行业标准、市场趋势、政策法规等信息,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市场和政策环境,解决其在经营中遇到的问题。
五、全时在线服务。设立项目专员,提供全天候在线咨询服务,进场登记和公告公示的“随来随办”“随订随发”。如果遇到紧急情况,项目专员立即提供支持,协助交易主体解决问题,同时不断优化服务流程,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六、限时办结服务。对项目进场登记、投标保证金及利息退付等,在依法依规的情况下,严格执行“限时办结制”、“当日办结制”,交易过程全程记录、全程网上留痕。建立“节假日+工作日”的工作服务制度,延时服务、预约服务,只要服务对象有需要,节假日皆可办理,做到工作不间断、“零拖延”,切实解决交易主体“随时办”、“急需办”的需求。
七、系统保障。通过济宁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平台,实现项目从立项到实施全过程的顺畅沟通和无缝衔接,减少了交易主体重复填报和繁琐的手续。区级各行政监管部门通过“公共资源交易系统+电子监管系统”,实时动态监管和在线即时监督监测,对交易过程信息的全面记录,确保交易记录来源可溯、去向可查,责任可究。通过系统融合,大大提升了事中、事后监管效能,推动了各司其职、相互协调、密切配合、监管到位的公共资源交易协同监管机制的建立。
八、协同联动服务。始终积极协调行政审批、住建、综合执法、自然资源、水务、交运等部门团结协作配合,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一体推进的工作格局与各个行业监管部门建立对口联络机制。通过对口联络机制,建立互通有无的信息沟通渠道,确保双方及时了解交易主体需求和趋势,掌握和分析公共资源交易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风险,在意外发生时快速响应,加强双方风险应对能力。
九、金融赋能。主动发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优势,积极搭建服务中小微企业融资桥梁,助力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通过送服务进镇街、营商环境日常回访,让有融资需求的企业能够第一时间知晓“政采贷”惠企政策,充分调动中小微企业参与“政采贷”的积极性,对于有融资诉求的中小微企业,中心主动上门服务,与企业面对面进行沟通、交流、探讨,深入了解企业的实际困难和需求,切实为企业排忧解难2023年以来,兖州区政府采购合同融资6家企业,提款共计1039.8万元。
十、跟踪问效服务。制定《建设工程招标投标项目回访制度》,将交易主体回访工作作为一项常态化工作。通过回访,强化与交易主体桥梁纽带关系,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及时调整优化,持续提升服务水平。建立《招标投标指标营商环境问题线索和意见建议常态化征集制度》,围绕市场隐性壁垒等损害营商环境行为进行常态化的线索征集,作为异议、投诉之外的社会监督渠道,为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提供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