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济宁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邹城市分中心:多措并举,打造营商环境服务高地

济宁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邹城市分中心:多措并举,打造营商环境服务高地

今年以来,济宁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邹城市分中心立足公共服务职能定位,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优化招投标服务流程,创新见证模式,充分利用互联网+服务,增强企业获得感和满意度,全力打造最优营商环境。

实现全流程“一网通办”。在项目进场登记、发布公告和文件、交易场地预约、递交投标文件等流程一网通办的基础上,持续加大电子化建设,成功搭建“不见面开标大厅”和“远程评标平台”实现项目开标现场和评标现场由“线下”转为“线上”的科技升级,让企业不出门便可轻松参与项目交易全流程,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

实行远程异地评标常态化。依托该市公共资源交易全流程电子化交易平台,投标人通过系统上传电子加密文件,远程进行解密,两地评审专家利用远程异地评标系统实现远程在线、视频语音交流,评标系统自动生成评标报告,中心工作人员和技术人员提供见证、服务工作,监督人员通过监管系统在线实时全程监督,整个交易过程规范有序、全程留痕、可查可溯。远程异地评标打破了物理时空屏障,实现招标人、投标人与评标专家从地域上隔离而又协同的运作模式,避免了项目关键信息泄露,减少人为、人情因素等干扰,有助于进一步规范交易行为,也节约了评标成本。

建立评定分离制度。所谓“评定分离”,就是把评标和定标分为两个环节,招标人组建评标委员会,评标委员会依据招标文件规定的评标方法和标准,向招标人推荐中标候选人。然后根据有关规定招标人组建定标委员会,在中标候选人择优确定中标人。试行“评定分离”招投标模式,是我市招标投标领域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创新举措。该模式落实了招标人主体责任,缩减了专家过大的权力,把定标权回归建设单位,解决了以往招投标制度中权责不一致、专家被“围猎”等问题,实现了招标人“权责统一”。

着力深化流程再造。聚焦“流程再造”,着力破解交易活动中的痛点、难点、堵点,努力为交易各方主体提供更优质、高效、便捷的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对公共资源交易项目进场、招标文件发布、投标、开标、评标等各项流程进行“一项一项、一步一步、一环一环”的梳理、分解、剖析、整改,梳理流程再造问题12项,进一步提升了服务效能,实现了服务精细化、精准化、平台化、规范化。

精准服务重点项目。推行重点项目“服务专员”制度,实施“标前主动对接、标中精细服务、标后跟进回访”精细化服务,为交易各方提供交易全链条“店小二”式周到服务,保障重点项目高效、顺利实施,全力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