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今日公共资源信息网》6月15日报道:山东邹城持续优化招标投标领域营商环境

《今日公共资源信息网》6月15日报道:山东邹城持续优化招标投标领域营商环境


今年以来,济宁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邹城市分中心持续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全面优化招标投标领域营商环境,坚持科技引领,立足服务全市经济发展,围绕“公开、公平、公正、诚信”的服务原则和“交易电子化、运行规范化、服务标准化、操作智能化”的工作目标,不断降低各方交易成本,提升市场主体获得感和满意度,全面打造邹城“智慧交易”。

全面推行“不见面”开标。依托“不见面”开标系统,实现了投标文件递交、交易开标组织、投标文件解密、开标记录查看等开标环节全程在线办理。投标人足不出户即可在线上传解密电子投标文件、参与开标过程、查看开标结果等,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交易时效,同时远程投标、加密上传、“不见面”、“零接触”等优势,可以有效遏制围标、串标等违规行为,杜绝开评标环节“暗箱操作”。

大力推广电子保函。积极推广应用以电子保函的方式缴纳投标保证金,相较于传统的银行转账和现金缴纳,电子保函无须抵押、担保、冻结资金等,办理简单便捷、方便查验真伪、全程电子留痕,极大提升了投标手续办理的效率,有效减轻了企业资金占用压力,既节约了时间成本,又节省了投标的费用成本,同时简化了保证金缴纳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电子保函已成为投标企业缴纳保证金的优选方式。

远程异地评标常态化。实施远程异地评标,将分散在不同地区的评标专家通过远程数据交互、在线语音视频对话、在线查看标书、在线电子签章实时联动评标,行政监督部门则通过音视频系统远程在线监督。远程异地评标实现了评标专家资源共享共用,进一步降低了评标成本,有效解决了各级评标专家资源不足的问题,同时有效解决了“熟面孔”等人为因素干扰,进一步维护了交易公正性。

全省首创“数字见证”新模式。按照“物理隔离、数字见证”的改革思路,在评标区外开辟数字见证室,将现有交易系统、影像监控、拾音设施、智能门禁、在线询呼、电子档案管理、语音文字识别转换等软硬件设施无缝对接、完美融合,打造评标区域与数字见证室互通平台,实现数据实时汇集、全程监控、实时记录、动态反馈的“一张网”布局,变传统的“一人一标”现场见证为“一人多标”数字见证,既提高了见证质量和效率,又避免了近距离接触可能带来的业务和廉政风险。数字见证1.0版,2.0版均已获得国家软件著作权证书,目前正在积极打造数字见证系统3.0智慧版。

逐步试行“评定分离”招标。为贯彻落实文件精神,在建设工程交易项目中试行“评定分离”招标。由招标人根据评标报告和评标委员会推荐的中标候选人,结合项目规模、技术难度等因素,按照规定的决策程序,择优确定中标人。采用此种模式的优点在于可以有效改变评标、定标全部有评标专家决定的做法,让评标专家回归到专业顾问角色,突出招标人的择优定标权,进一步强化其主体责任。

全力服务全市重点项目。建立重点项目服务保障制度,持续完善优先、速办、高效的服务机制,通过开辟重点项目“容缺受理”绿色通道,对入场的“三重”交易项目实行“一对一”专人负责跟踪服务,创造良好的服务环境,推进重点项目顺利实施。目前邹城市完成乡村振兴项目、新型城镇化项目、大生态项目等63宗,涉及交易金额41.37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