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以来,济宁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邹城市分中心对标全国先进地区,持续发力,倾力打造打造“数字化”“一体化”“标准化”“便捷化”交易平台,立足定制度,建标准,促规范,推进“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深度融合,推动各项工作提档升级,全力优化全市招标投标领域营商环境。
一是代理机构服务规范化。为提高代理机构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邹城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联合市发改、市住建局等9大行业行政监管部门制订印发了《邹城市公共资源交易代理机构管理及其从业人员服务评价办法》,全面加强对招标代理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的服务评价。从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流程、评价方式和评价的结果运用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倒逼代理机构规范自身行为,提升服务质量。该办法运用两个月以来,代理机构服务质量明显提升,目前已对1家代理机构进行了约谈,5家代理机构进行了扣分处理。
二是现场见证服务数字化。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立足创新,以公开透明、动态留痕、流程可溯、责任可究为目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搭建完成公共资源交易“数字见证”系统,将音视频监控系统、语音对讲系统、身份核验系统、专家抽取见证系统、标牌显示系统、代理机构管理系统等各个子系统终端设备进行融合、汇聚和数字共享,并将人工见证变成数字见证。起草《公共资源交易数字见证现场管理服务指南》地方标准,通过编制标准,推动数字见证服务规范化,对进一步规范公共资源交易各方行为和提高公共资源交易见证效率起到重要作用。
三是投标交易便利化。充分运用“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进行科技赋能,实现进入中心的项目招投标全流程电子化100%。在建设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综合交易的采购招标项目备案、进场登记、招标公告发布、招标文件发布、远程投标、远程解密、不见面开标、电子评标、网上异议、网上投诉、中标通知书在线发放和合同网上签订等环节实现了全流程电子化,做到了相关交易主体“零跑腿”。在投标保证金方面,在前期推出电汇现金缴纳、银行保函、保险保函和担保保函的基础上,创新推出了投标保证金“零支付”。满足条件的投标人出具法人营业执照、法人身份证、投标文件等资料,仅需从投标企业的基本账户汇入一元钱,担保企业当天开具投标保函,进一步减轻了企业资金负担,进一步激发了市场活力。大力倡导掌上办、移动办。通过“标立通”微信小程序,实现电子保函手机端开具、场地手机预约和投标文件远程解密等功能,使公共资源交易迈向移动新时代。
四是交易分析大数据化。建立大数据分析系统,按项目数量、金额、招标方式,或者按行业、专业、时间进度、地域等多个不同的纬度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再通过二次整理加工后形成不同展现形式的数据分析结果,实现交易数据的总体分析与差异化分析,为研判市场形势,制定公共资源交易制度和政策措施提供数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