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党组书记、主任付长锋带领相关负责同志走进“政风行风热线”直播室,与听众互动交流,回应诉求。
直播期间,付主任向广大市民简要介绍了2023年上半年公共资源交易工作开展情况以及下步工作思路,相关科室负责同志向市民关心的公共资源交易远程异地评标、代理机构服务评价、齐鲁云采网上商城等工作作了详细介绍。
今年以来,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以深入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为重点,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招标投标领域营商环境中的堵点、难点、痛点,精准发力、精细服务,创新举措,积极推进,着力打造一流的公共资源交易环境。
实现全流程电子化交易。充分运用“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进行科技赋能,实现进入平台的项目招投标全流程电子化100%。在建设工程招投标、综合交易、政府采购的招标项目备案、进场登记、招标公告发布、招标文件发布、远程投标、远程解密、不见面开标、电子评标、网上异议、网上投诉、中标通知书在线发放和合同网上签订等环节实现了全流程电子化,做到了相关交易主体“零跑腿”,提高了工作效能。
全力打造智慧化见证。持续完善提升数字见证系统,进一步推动见证服务在交易活动中的应用广度和深度,广度上满足经办人、招标人、监督人等不同主体个性化见证服务需求,深度上将智能管理、智能预警等技术手段运用到交易全过程。同步建设引入可视化电子见证报告,在推进见证数据闭环管理的基础上,打通见证服务全流程数字化的“最后一公里”,助推见证服务向规范化、精准化、数字化、智慧化转型,进一步提高见证质量和效率,规范交易主体行为。
推进远程异地评标常态化。通过画面同步直播、语音通话实时交流、在线同步评审打分、在线确认评标结果、网上电子签名等信息技术实现评标专家在不同地区完成项目评审活动,促进优质专家资源跨地区、跨行业共享,降低专家被“围猎”的风险。同时在远程异地评审模式上继续拓展,由原来的1主场1副场的“1+1”模式,向1个主场多个副场的“1+N”模式迈进。
实行国有集体小额资产交易零佣金。与邹城市发展和改革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启用资产资源类产权项目“网络竞价系统”的通知》,升级完善产权交易系统,产权交易项目能够实现网络竞价方式出让,产权出让人在交易系统发布“网络竞价”,全省率先免除竞得人向拍卖服务机构支付的“拍卖成交佣金”,进一步降低市场主体的交易成本,此举被纳入2023年济宁市招标投标优化营商环境“揭榜挂帅”项目。
开展中介代理公司服务评价。招标(采购)单位、各行业行政监督部门、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等部门对进入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平台的代理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的服务质量进行评价、管理。实行“一项目一评价”模式,对扣分的代理机构进行开展约谈单位主要负责人、通报批评、业务能力提升等处理。同时积极鼓励代理机构和从业人员积极创新,提出合理化建议,进行奖励加分。评价结果将定期通报,鼓励招标(采购)单位择优选择代理机构。通过评价进一步规范了代理机构进场交易管理,提高代理服务质量。目前,共对19家代理机构进行了扣分,对2家代理机构主要负责人进行了约谈,对1家代理机构进行了通报。